海得社区
 
   

暗器投掷之艺术(2)

2012年 10 月 11 日 責任編輯:小李飛刀

第三部分:手里剑术
基本原理
飞行中的手里剑
不同的流派、握法和投掷方法决定了手里剑以三种方式射向靶子。
第一种方法是“直打法”。这种方法剑尖朝外,冲着靶子一侧,这种投掷法被根岸流所采用。白井流、直心流和其它一些流派在近距离投掷中也采用这种方法,见下方的图20。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直打法

第二种方法是“半转打法”。这种投掷法剑尖朝向掌心,在手里剑飞行过程中剑转过180度,白井流和其它一些流派采用这种方法而根岸流不用这种方法,见图21。然而现代的根岸流学员也练习这种投掷方法,以及包括白井流投掷方法在内的其它投掷方法。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半转打法
第三种投掷方法是“回转打法”
。这种方法使手里剑在飞行过程中旋转360度或更多周,这种投掷法多为使用车剑的手里剑流派所采用,因为车剑是多角的星形,在任何距离下它的尖刃都能轻松地刺中目标。(可以在18步开外)
实际上车剑的打法比较简单,无需特别关注。故本文中所述的打法是以棒状手里剑的打法为主。


距离


白井流的距离训练:
通 常用步数而不是用米或英尺等单位来测量距离,这种方法白井流最为常用。这是因为距离的概念是因人而异的。高大的投掷者一步长度较大,而同时他的臂长也较 大,因此用步数来测量距离可以成比例地对应于他的臂长,较为精确。对于矮小的投掷者也是一样的。因此这种步测法不采用学术上的各种单位。在白井流里射程通 常是3步的倍数,从1步到15-18步(这大约是手里剑的最大有效射程)。这一点是由白井流多采用回转打法而决定的。
     手里剑在空中旋转一周相当于3步的距离,这也是一种局限,因为投掷者只能在这样一些特定的距离上投掷。一步的距离按如下方法测量:以称右前式站立,右臂伸 展,使手里剑剑尖抵住靶子,右脚向后迈出一大步,左脚回撤成自然站立式,这一过程所确定的距离为“一步”距离。在这样的射程上采用直射式投掷法,因为没有 足够的距离供手里剑翻转。
    接下来的射程是3步,在这样的距离上握剑时应使剑尖朝向掌心,则手里剑的尾部指向靶子。像先前一样站在靶子前,向后迈出三大步,这样一来左脚就在前面了,收回左脚,成自然姿势站立,这就是“3步的距离”在这一距离上,应采用旋转投掷法。
    对于更大的距离,可重复相同的过程来测量,每退三步要将手里剑在手中旋转半周。在从靶子上取回手里剑时要用这样的步法退回原处,这样可以从反复的规则性运动中获得步测距离的经验。最终,投掷者将能够自动判断出握剑时,应该将剑尖朝外还是朝内。  

根岸流的训练方法:
由 于投掷要旨不同,根岸流不必考虑在握法中旋转手里剑的问题,因为如前所述,根岸流只采用“直打法”,即在投掷过程中始终将剑尖朝向目标,在任何距离上都是 如此。但是这种技艺是更加高级并且更加难以掌握的。对距离的判断纯粹依靠经验得来的感觉,并且还要根据距离的微小差别,在技巧上做出轻微调整。为获得这样 的判断力,投掷者必须接受十分严格的反复训练,否则想成功的命中是不可能的。训练开始于1步的距离,这一距离的手法与白井流十分类似。在这一距离上进行两 周的个人练习,以确保掌握这一距离的投打法。
     两周以后,开始训练下一个距离。从左前式开始,左脚向后滑动直至脚跟碰到右脚,重心也随着左脚移动,然后右脚后移,从新进入左前式。上述行动就确定了第二 阶段的距离,事实上是一次拖步,其所移动的距离与一整步的距离一样大,所不同的是这种方式始终保持某一脚在前面。
在这一距离上的训练和调整也要进行两周之久,训练者每天都从一步的距离开始投掷,直到他感到非常顺手时再开始训练两步的距离,依此类推。在这样的训练进行 两周之后,重复前面的拖步过程,将第3阶段的距离添加进训练程序中:训练者再次从第1阶段的距离开始,然后是第2阶段距离,在接着是第3阶段距离,按照这 样的程序每天练习,持续两周。     
每过两周就将新的距离添加进训练程序,并在开始新距离前确保之前的距离已经得到了系统的练习。这样经过9个月专注的训练后,练习者将达到他投掷距离的极限。

直心影流的训练方法:
     直心影流的投掷技术只能用来作近距离投掷,因为他们的握法既不能使手里剑旋转也无法提早释放手里剑。在直心流的训练中提升速度是首要的,因为该流派的手里剑只在近距离使用。正因为如此对攻击的反应速度至关重要,因此其训练目标是尽可能快地出剑和投掷。


靶子
     靶子的类型多种多样,所以这里只做简短讨论。手里剑是一种快速的攻击武器,其攻击效果是使敌人注意力分散以便于近身发动必杀一击,而这样的致命打击通常由 长剑来完成。这就是手里剑术通常被视为剑法的一部分的原因。因此也可以认为手里剑并非致命性的武器。故此以扰敌为目的的手里剑的攻击目标多集中在那些柔软 且较易攻击的部位,例如头部尤其是眼睛、咽喉以及其它一些暴露在外的软组织部位如剑客的手背等。不必指望手里剑可以穿甲伤敌,或一击必杀。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榻榻米做靶子

因此,用坚硬的靶子进行练习是没有必要的,而且可能会使手里剑损坏。通常使用榻榻米或草席来做靶子,见图22。可以做靶子的东西很多。在今天,找来一个纸箱或一片厚纸板,用白纸画一幅人像钉在纸箱或纸板上就足够了。
     手里剑可能按几种不同的方式击中靶子,最理想的方式是手里剑的全部重量沿剑身传递至剑尖,直透冲击点。这种方式的冲击力是最大的。如果尾部上下乱动或向旁边歪斜,冲击力将分散,穿透力也将减弱。
     因为手里剑受重力作用而下落并且因投掷力的作用在飞行过程中旋转,从而存在剑刃旋转击中靶子的最理想运动过程,这就是手里剑钉在靶子上并且刚好平行于投掷的方向。如果投掷者沿释放手里剑的方向划一条直线那么手里剑击中靶子时应刚好平行于这条直线。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击中靶子角度

上图画出了手里剑沿水平的投掷轨迹击中靶子时几种可能的角度,A和B两种情况是理想的,因为当剑尖击中靶子时剑身还在旋转并且仍在将力量向剑尖传递。这两种情况被成为“活击”,具有较强的穿透力。
C、D两种情况被称为“死击”,因为当剑尖穿入靶子时,剑身的重量没有向剑尖传递,而是向上分散了,当然这两种情况的穿透力较小。


投掷
    无需多言,投掷当然是手里剑技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所有流派都强调投掷中“形”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将手里剑掷向靶子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动作的协调性和投掷的准确性。
    投掷手里剑时,在投掷的瞬间,有两个变数影响投掷的效果:与目标的距离和投掷的动作。实际在临敌之时,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往往不是我们主观能决定的,所以必 须靠调整投掷动作来解决。投掷动作的不稳定性可以通过训练来降低,直至使其保持稳定不变。当投掷的动作固定下来后,唯一要面对的变数就是距离了,而我们可 以通过系统的训练来适应各种不同的距离。在投掷时,想要同时判断和调整两个变数是十分困难的,但如果将其中一个固定下来,就会使判断另一个变数时容易的 多。这道理与高尔夫球运动很像。打高尔夫球时也有两个变数,距离和挥杆。距离的远近是由调整杆的轻重来补偿的。挥杆的动作经过千锤百炼而固定下来,一旦掌 握了挥杆的动作后,挥杆动作就几乎恒定不变了,而其中的窍门就变成根据不同的距离选择不同的球杆了。

在手里剑技术中,一旦掌握了投掷动作,就几乎恒定不变了,对于不同的距离可以通过技巧上细微的调整来适应,这样就能进行具有更高可控性和精确性的投掷。为了获得恒定的投掷动作,要极其注重对“型”的练习。


呼吸
     呼吸对于投掷来说是很重要的,投掷者必须使呼吸和身体的动作协调一致,以使动作自然而有效。依据生理学原理,在吸气时不利于发力而呼气时可以有效发力,这 是因为用力一击需要外张形的力就像呼气一样,而吸气是一种向内的力。吸气会抑制身体发力并严重限制身体的动作,因此明白身体的动作与呼吸的关系是很重要 的。

在日本剑道中有一种“阴-阳”的观念(日本的阴阳观念来自中国),这种观念认为万事万物都可以表示成相对却又相互交错的两极(太极图),这样的结合形成了 我们所知道的事物。在我们体内也存在着阴阳,其体现为我们的步法:迈左脚和迈右脚;我们的呼吸:吸气和呼气;在挥剑时体现为举高和挥落。如果我们将某些动 作与阴联系起来,那么相对的动作要与阳联系起来。而将两者结合起来我们就能理解完整的概念。将各种不同的动作统一起来使得我们的动作更加和谐有效。在手里 剑的投掷过程中,只有两个动作成分:提起手臂和挥落手臂。因此在提臂时配合吸气,挥臂或投掷时配合呼气。


观察和判断打击效果
每一次投掷结束后都静立片刻,在这一刻投掷者要全神贯注,保持蓄势和警觉的状态,这叫“残心”。在投掷结束这一刻集中精力观察投掷结果。
观察刀刃在靶子上的姿态,比理想的投掷效果差距如何,之后再回想投掷过程中感觉如何,然后就能判断出自己的身体在投掷过程中是如何影响刀刃以及其飞行的。进而评估出在后续投掷中应采取什么样的姿势,做什么样的修正。
     观察刀刃在靶子上的姿态可以告诉你许多投掷中的问题。这不仅可以显示出投掷者技术上的缺点,而且是投掷者心理状态的体现。如果只发一剑,其姿态只能告诉你 有关这一次投掷的情况,但如果在同一行中进行3次或更多次投掷,则这一组合的情况以及每把刀刃之间的关系就能告诉你投掷者当时的思想状况。如果从整体上观 察这些刀刃的状况,就能看出投掷者精神状态和技术的细节。


    基本技巧
基本投掷的“型”
所谓“型”,日语中称作“Kata”。就是经过编排的一些动作组成的套路。在根岸流和白井流中有两种基本投掷形式:正向投和侧向投。
正向投有三种型:1.构想   2.直心 3.浦波。
侧向投也包括三种型:1.本打(上臂投)2.横打(横侧投)3.逆打(下臂投)。


正向投
基本型 - 卍字型(万字型)

     学习正投的方法,就是从基本型到高级型一步步地练习,当然这也适用于其它任何投掷类型。构想型的第一级是基本型,也称卍字型(万字型)。这种型需要首先在 不持手里剑的情况下练习6个月。它包括8个简单动作,这些动作都是本质性的投掷动作,是不可忽视的。之所以空手练习,是为了避免练习者过分注重是否命中而 分散精力,影响对型的掌握。
     练习任何投掷动作,都要经历几个步骤,以形成一次准确投掷的条件。而型则是训练身体熟历这些步骤。型的要求十分严格,虽然有些动作看似不必要的,但其实它们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可以使练习者的身体遵从于形,并且使身体在整个投掷过程中都保持正确的动作。
                           卍字型
预备式,进入到预定的位置,向神祠或东方鞠躬,然后左脚向投掷方向迈出一步。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预备式

1 以自然体站立,脚跟稍微分开,两脚成60度,两臂放松垂于体侧,面向前方正对靶子,目视靶子,腹部与靶子成一条直线,将直线标出,体会靶子的方位并想象靶 子可以提示你正确的视线。(这里之所以提到腹部,是因为手里剑的高级瞄准方式是用肚脐(丹田)来完成的,后面会提到)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1

2准备就绪。收拢两脚,脚尖向前,伸直手臂并拢手指,手掌扁平置于身侧。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2

3卍字(A)提起双臂使其于胸前双掌合拢与地面平行,仿佛跳水时两手的姿势。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3

3

4卍字(B)左脚沿前面所述的直线迈出一步,并转动右脚使两脚成60度角。保持舒适的体态,在脚向前滑动的同时水平向后展开双手,两臂成180度置于体侧,并分别与直线成90度角,这就是卍字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4

5卍字(C)保持目视前方,同时向右转动臀部90度角,这样左手向前直指靶子而右手置于身后了。两手伸直并拢成掌,垂直于地面。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5

6 “手里剑之构”: 曲肘将右臂提至右耳后,手掌和手腕成直线,身体其它部位不动。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6

7 “手之内”式,或投掷势。转动臀部,面向前方,左膝前曲,如挥剑般朝前下方挥动右臂,直指靶子。右手挥动同时时,左手下落至身体左侧成自然姿势。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7

右手继续下落至左膝处。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7

然后向上收回右臂至前额处,并在此处停留片刻手指并拢指向上方,拇指停留在发髻处,保持“残心”,即在法度森严的状态下体察投掷的结果。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7


8 退回到自然站姿,双臂垂于体侧,暂停片刻,注视靶子。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8

一旦此“卍字型”的8个动作能够被熟练而专注地作出,“型”就开始控制身体的动作。在这一阶段,练习者就可以持用手里剑来练习型了。卍字型也就变为11 步,因为加入了将手里剑从左手传递到右手的额外步骤。当进入投掷位置时,手里剑由左手拿着,剑尖指向后部。这是非攻击性姿势,当将手里剑交于投掷手时,就 被视为进入攻击姿势。在上文所述顺序的第2步和第3步之间,插入3个额外的步骤:1.提左手,持手里剑于腹前,尾部指向右侧。2.提右手于左手相遇,拇指 置于剑后,其余手指覆盖剑身,对剑身的掌握从左手交于右手。3.双手垂落身体两侧。

下页将讲述构想型的第二级被称为“刀字”型